bg

bg命令用于将作业放到后台运行,使前台可以执行其他任务。该命令的运行效果与在指令后面添加符号&的效果是相同的,都是将其放到系统后台执行。

在Linux系统中执行某些操作时候,有时需要将当前任务暂停调至后台,或有时须将后台暂停的任务重启开启并调至前台,这一序列的操作将会使用到 jobs、bg、和 fg 三个命令以及两个快捷键来完成。

语法

bg(参数)

参数

作业标识:指定需要放到后台的作业标识号。

实例

使用bg命令将任务号为1的任务放到后台继续执行,输入如下命令:

bg 1            #后台执行任务号为1的任务

如果系统中只有一个挂起的任务时,即使不为该命令设置参数"1",也可以实现这个功能。

注意:实际上,使用bg命令与在指令后面添加符号"&"的效果是一样的。例如,使用&find / -name password放到后台执行,输入如下命令:

find / -name password &     #后台执行任务

dmesg

dmesg命令被用于检查和控制内核的环形缓冲区。kernel会将开机信息存储在ring buffer中。您若是开机时来不及查看信息,可利用dmesg来查看。开机信息保存在/var/log/dmesg文件里。

语法

dmesg(选项)

选项

-c:显示信息后,清除ring buffer中的内容;
-s<缓冲区大小>:预设置为8196,刚好等于ring buffer的大小;
-n:设置记录信息的层级。

实例

[root@localhost ~]# dmesg | head
Linux version 2.6.18-348.6.1.el5 ([email protected]) (gcc version 4.1.2 20080704 (Red Hat 4.1.2-54)) #1 SMP Tue May 21 15:34:22 EDT 2013
BIOS-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:
 BIOS-e820: 0000000000010000 - 000000000009f400 (usable)
 BIOS-e820: 000000000009f400 - 00000000000a0000 (reserved)
 BIOS-e820: 00000000000f0000 - 0000000000100000 (reserved)
 BIOS-e820: 0000000000100000 - 000000007f590000 (usable)
 BIOS-e820: 000000007f590000 - 000000007f5e3000 (ACPI NVS)
 BIOS-e820: 000000007f5e3000 - 000000007f5f0000 (ACPI data)
 BIOS-e820: 000000007f5f0000 - 000000007f600000 (reserved)
 BIOS-e820: 00000000e0000000 - 00000000e8000000 (reserved)

read

read命令从键盘读取变量的值,通常用在shell脚本中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场合。该命令可以一次读取多个变量的值,变量和输入的值都需要使用空格隔开。

语法

read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p:指定读取值时的提示符;
-t:指定读取值时等待的时间(秒)。

参数

变量:指定读取值的变量名。

实例

使用read命令从键盘读取变量值,并且将值赋给指定的变量,输入如下命令:

read v1 v3          #读取变量值

执行上面的指令以后,要求键入两个数据,如下所示:

Linux c+            #输入数据

完成之后,可以使用echo命令将指定的变量值输出查看,输入如下命令:

echo $v1 $v3       #输出变量的值

执行输出变量值的命令以后,将显示用户所输入的数据值,如下所示:

Linux c+           #输出变量值

注意:使用echo命令输出变量值时,必须在变量名前添加符号$。否则,echo将直接输出变量名。

readonly

readonly命令用于定义只读shell变量和shell函数。readonly命令的选项-p可以输出显示系统中所有定义的只读变量。

语法

readonly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f:定义只读函数;
-a:定义只读数组变量;
-p:显示系统中全部只读变量列表。

参数

变量定义:定义变量,格式为“变量名=‘变量值’”。

实例

使用readonly命令显示系统中所有的已经定义的只读变量,输入如下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readonly     #显示只读变量
declare -ar BASH_VERSINFO='([0]="3" [1]="2" [2]="25" [3]="1" [4]="release" [5]="i686-redhat-linux-gnu")'
declare -ir EUID="0"
declare -ir PPID="31436"
declare -r SHELLOPTS="braceexpand:emacs:hashall:histexpand:history:interactive-comments:monitor"
declare -ir UID="0"

对于只读变量而言,若用户对其值进行修改,则会立即报错。例如,使用该指令定义一个只读变量"test",并且将其值初始化为"ok",输入如下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readonly test='ok'         #定义只读变量并初始化 

那么当用户直接修改该只读变量时,就会被报错,如下所示:

[root@localhost ~]# test='my'                 #试图修改只读变量的值
-bash: test: readonly variable

当用户试图修改只读变量的值时,会被提示该变量为只读变量。

bind

bind命令用于显示和设置命令行的键盘序列绑定功能。通过这一命令,可以提高命令行中操作效率。您可以利用bind命令了解有哪些按键组合与其功能,也可以自行指定要用哪些按键组合。

语法

bind(选项)

选项

-d:显示按键配置的内容;
-f<按键配置文件>:载入指定的按键配置文件;
-l:列出所有的功能;
-m<按键配置>:指定按键配置;
-q<功能>:显示指定功能的按键;
-v:列出目前的按键配置与其功能。

实例

bind -x '"\C-l":ls -l'    #直接按 CTRL+L 就列出目录

其中keyseq可以使用showkey -a命令来获取:

[root@localhost ~]# showkey -a

Press any keys - Ctrl-D will terminate this program

^[[A     27 0033 0x1b  上
         91 0133 0x5b
         65 0101 0x41
^[[B     27 0033 0x1b  下
         91 0133 0x5b
         66 0102 0x42
^[[D     27 0033 0x1b  左
         91 0133 0x5b
         68 0104 0x44
^[[C     27 0033 0x1b 右
         91 0133 0x5b
         67 0103 0x43
         32 0040 0x20
^M       13 0015 0x0d 字母M
^C        3 0003 0x03 Ctrl-C
^D        4 0004 0x04 Ctrl-D 退出

fc

fc命令自动掉用vi编辑器修改已有历史命令,当保存时立即执行修改后的命令,也可以用来显示历史命令。fc命令编辑历史命令时,会自动调用vi编辑器。fc保存文件后,会自动执行所编辑过的命令。

语法

fc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l:显示历史命令;
-n:显示历史命令时,不显示编号;
-r:反序显示历史命令。

参数

  • 起始指令编号:指定要编辑的起始指令编号;
  • 结尾指令编号:指定要编辑的结尾指令编号。

实例

使用该指令显示最近使用的10条历史命令,输入如下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fc -l -10     #显示10条历史命令
1039     type -a grep
1040     export
1041     history 10
1042     ulimit -a
1043     shopt
1044     help ls
1045     help env
1046     help short
1047     help shopt
1048     showkey -a

第一列信息是历史命令的编号,第二列信息是历史命令的具体格式。若用户需要编辑第1040条历史命令时,则输入如下命令:

fc 1040                    #编辑第1040条历史命令

命令执行成功后,将自动调用vi编辑器编辑指定的命令,编辑完成后保存,会自动执行修改后的命令。当用户在vi编辑器中修改指令并保存后,被修改的命令会被自动调用并执行。

lvscan

lvscan命令用于扫描当前系统中存在的所有的LVM逻辑卷。使用lvscan指令可以发现系统中的所有逻辑卷,及其对应的设备文件。

语法

lvscan(选项)

选项

-b:显示逻辑卷的主设备和次设备号。

实例

使用lvscan命令扫描系统中的所有逻辑卷。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的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lvscan     #扫描所有的逻辑卷

输出信息如下:

ACTIVE          '/dev/vg1000/lvol0' [200.00 MB] inherit

pvscan

pvscan命令会扫描系统中连接的所有硬盘,列出找到的物理卷列表。使用pvscan命令的-n选项可以显示硬盘中的不属于任何卷组的物理卷,这些物理卷是未被使用的。

语法

pvscan(选项)

选项

-d:调试模式;
-e:仅显示属于输出卷组的物理卷;
-n:仅显示不属于任何卷组的物理卷;
-s:短格式输出;
-u:显示UUID。

实例

使用pvscan命令扫描当前系统中所有硬盘的物理卷,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的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pvscan     #扫描所有硬盘上的物理卷 

输出信息如下:

PV /dev/sdb1         lvm2 [101.94 MB]  
PV /dev/sdb2         lvm2 [101.98 MB]  
Total: 2 [203.92 MB] / in use: 0 [0   ] / in no VG: 2 [203.92  
MB] 

说明:本例中,输出了两个物理卷,它们不属于任何卷组,是可被利用的物理卷。

kexec

kexec命令是Linux内核的一个补丁,让您可以从当前正在运行的内核直接引导到一个新内核。在上面描述的引导序列中,kexec跳过了整个引导装载程序阶段(第一部分)并直接跳转到我们希望引导到的内核。不再有硬件的重启,不再有固件操作,不再涉及引导装载程序。完全避开了引导序列中最弱的一环 — 固件。这一功能部件带来的最大益处在于,系统现在可以极其快速地重新启动。

kexec的好处:要求高可用性的系统,以及需要不断重新启动系统的内核开发人员,都将受益于kexec。因为 kexec跳过了系统重新启动过程中最耗时的部分(也就是固件初始化硬件设备的阶段),所以重新启动变得非常快,可用性得到了提高。

语法

kexec(选项)

选项

-l:指定内核映像文件;
-e:允许当前被加载的内核;
-f:强制立即调用系统调用“kexec”,而不调用“shutdown”;
-t:指定新内核的类型;
-u:卸载当前的kexec目标内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