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otastats

quotastats命令用于显示Linux系统当前的磁盘配额运行状态信息。

语法

quotastats

实例

显示磁盘配额限制状态

[root@localhost ~]# quotastats
Kernel quota version: 6.5.1
Number of dquot lookups: 0
Number of dquot drops: 0
Number of dquot reads: 0
Number of dquot writes: 0
Number of quotafile syncs: 21
Number of dquot cache hits: 0
Number of allocated dquots: 0
Number of free dquots: 0
Number of in use dquot entries (user/group): 0

at

at命令用于在指定时间执行命令。at允许使用一套相当复杂的指定时间的方法。它能够接受在当天的hh:mm(小时:分钟)式的时间指定。假如该时间已过去,那么就放在第二天执行。当然也能够使用midnight(深夜),noon(中午),teatime(饮茶时间,一般是下午4点)等比较模糊的 词语来指定时间。用户还能够采用12小时计时制,即在时间后面加上AM(上午)或PM(下午)来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。 也能够指定命令执行的具体日期,指定格式为month day(月 日)或mm/dd/yy(月/日/年)或dd.mm.yy(日.月.年)。指定的日期必须跟在指定时间的后面。

上面介绍的都是绝对计时法,其实还能够使用相对计时法,这对于安排不久就要执行的命令是很有好处的。指定格式为:now + count time-units,now就是当前时间,time-units是时间单位,这里能够是minutes(分钟)、hours(小时)、days(天)、weeks(星期)。count是时间的数量,究竟是几天,还是几小时,等等。 更有一种计时方法就是直接使用today(今天)、tomorrow(明天)来指定完成命令的时间。

语法

at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f:指定包含具体指令的任务文件;
-q:指定新任务的队列名称;
-l:显示待执行任务的列表;
-d:删除指定的待执行任务;
-m:任务执行完成后向用户发送E-mail

参数

日期时间:指定任务执行的日期时间。

实例

三天后的下午 5 点锺执行/bin/ls

[root@localhost ~]# at 5pm+3 days
at> /bin/ls
at> <EOT>
job 7 at 2013-01-08 17:00

明天17点钟,输出时间到指定文件内:

[root@localhost ~]# at 17:20 tomorrow
at> date >/root/2013.log
at> <EOT>
job 8 at 2013-01-06 17:20

计划任务设定后,在没有执行之前我们可以用atq命令来查看系统没有执行工作任务:

[root@localhost ~]# atq
8       2013-01-06 17:20 a root
7       2013-01-08 17:00 a root

删除已经设置的任务:

[root@localhost ~]# atq
8       2013-01-06 17:20 a root
7       2013-01-08 17:00 a root

[root@localhost ~]# atrm 7
[root@localhost ~]# atq
8       2013-01-06 17:20 a root

显示已经设置的任务内容:

[root@localhost ~]# at -c 8
#!/bin/sh
# atrun uid=0 gid=0
# mail     root 0
umask 22此处省略n个字符
date >/root/2013.log

atq

atq命令显示系统中待执行的任务列表,也就是列出当前用户的at任务列表。

语法

atq(选项)

选项

-V:显示版本号;
-q:查询指定队列的任务。

实例

at now + 10 minutes
at> echo 1111
at> <eot>
job 3 at Fri Apr 26 12:56:00 2013

atq
3       Fri Apr 26 12:56:00 2013 a root

quota

quota命令用于显示用户或者工作组的磁盘配额信息。输出信息包括磁盘使用和配额限制。

语法

quota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g:列出群组的磁盘空间限制;
-q:简明列表,只列出超过限制的部分;
-u:列出用户的磁盘空间限制;
-v:显示该用户或群组,在所有挂入系统的存储设备的空间限制;
-V:显示版本信息。

参数

用户或者工作组:指定要显示的用户或者工作组。

实例

我们可以限制某一群组所能使用的最大磁盘配额,而且可以再限制某一使用者的最大磁盘配额 ,好比做一个收费的应用,vip可以得到空间更大一些。另外,以 Link 的方式,来使邮件可以作为限制的配额(更改/var/spool/mail 这个路径),不2,需要重新再规划一个硬盘!直接使用 Link 的方式指向 /home (或者其它已经做好的 quota 磁盘)就可以!这通常是用在原本规划不好,但是却又不想要更动原有主机架构的情况中!

要求:Linux 主机里面主要针对 quser1 及 quser2 两个使用者来进行磁盘配额, 且这两个使用者都是挂在 qgroup 组里面的。每个使用者总共有 50MB 的磁盘空间 (不考虑 inode) 限制!并且 soft limit 为 45 MB;而宽限时间设定为 1 天, 但是在一天之内必须要将多余的文件删除掉,否则将无法使用剩下的空间 ;gquota 这个组考虑最大限额,所以设定为 90 MB!(注意,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富有弹性,好比现在的邮件服务,那么多用户,承诺给用户每人最大空间为数GB,然而人们不可能每人都会使用那么大的空间,所以邮件服务的总空间,实际上肯定不是注册客户数乘以数GB,否则这样得多大啊。)

[root@localhost ~]# groupadd qgroup
[root@localhost ~]# useradd -m -g qgroup quser1
[root@localhost ~]# useradd -m -g qgroup quser2
[root@localhost ~]# passwd quser1
[root@localhost ~]# passwd quser2
[root@localhost ~]# df     ===>  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分区来做实验,这里用/disk2
Filesystem             1K-blocks        Used      Available   Use% Mounted on
/dev/hda1              5952252   3193292     2451720     57%     /
/dev/hdb1            28267608       77904   26730604       1%     /disk2
/dev/hda5              9492644     227252     8775412       3%     /disk1

[root@localhost ~]# vi /etc/fstab
LABEL=/             /                ext3      defaul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
LABEL=/disk1    /disk1        ext3      defaul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
LABEL=/disk2    /disk2        ext3      defaults,usrquota,grpquota       1 2  
/dev/hda3         swap         swap     defaul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

注意多了usrquota,grpquota,在defaults,usrquota,grpquota之间都没有空格,务必正确书写。这样就算加入了 quota 的磁盘格式了!不过,由于真正的 quota 在读取的时候是读取/etc/mtab这个文件的,而该文件需要重新开机之后才能够以/etc/fstab 的新数据进行改写!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选择:重新开机 (reboot)。

重新remount filesystem来驱动设定值。

[root@localhost ~]# umount /dev/hdb1
[root@localhost ~]# mount -a
[root@localhost ~]# grep '/disk2' /etc/mtab
/dev/hdb1 /disk2 ext3 rw,usrquota,grpquota 0 0

事实上,也可以利用 mount 的 remount 功能。

[root@localhost ~]# mount -o remount /disk2

这样就已经成功的将 filesystem 的 quota 功能加入。

扫瞄磁盘的使用者使用状况,并产生重要的 aquota.group 与 aquota.user:

[root@localhost ~]# quotacheck -avug
quotacheck: Scanning /dev/hdb1 [/disk2] done
quotacheck: Checked 3 directories and 4 files

[root@localhost ~]# ll /disk2
-rw-------  1 root root  6144 Sep  6 11:44 aquota.group
-rw-------  1 root root  6144 Sep  6 11:44 aquota.user

使用 quotacheck 就可以轻易的将所需要的数据给他输出了!但奇怪的是,在某些 Linux 版本中,不能够以 aquota.user(group) 来启动quota ,可能是因为旧版 quota 的关系, 所以就另外做了一个 link 文件按来欺骗 quota,这个动作非必要。(主要是学习这个思维很重要)

[root@localhost ~]# cd /disk2
[root@localhost ~]# ln -s aquota.user quota.user
[root@localhost ~]# ln -s aquota.group quota.group

启动 quota 的限额:

[root@localhost ~]# quotaon -avug
/dev/hdb1 [/disk2]: group quotas turned on
/dev/hdb1 [/disk2]: user quotas turned on    ===>  看到turned on,才是真的成功!

编辑使用者的可使用空间:

[root@localhost ~]# edquota -u quser1
Disk quotas for user quser1 (uid 502):
  Filesystem    blocks    soft    hard   inodes   soft   hard
  /dev/hdb1           0     45000    50000         0      0      0
[root@localhost ~]# edquota -p quser1 quser2      ===>  直接复制给quser2

接下来要来设定宽限时间,还是使用 edquota

[root@localhost ~]# edquota -t
Grace period before enforcing soft limits for users:
time units may be: days, hours, minutes, or seconds
  Filesystem             Block grace period     Inode grace period
  /dev/hdb1                     1days                  7days

使用quota -v来查询:

[root@localhost ~]# quota -vu quser1 quser2
Disk quotas for user quser1 (uid 502):
     Filesystem  blocks   quota      limit   grace   files   quota   limit   grace
      /dev/hdb1         0    45000    50000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0       0
Disk quotas for user quser2 (uid 503):
     Filesystem  blocks   quota      limit   grace   files   quota   limit   grace
      /dev/hdb1         0    45000    50000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0       0

注意,由于使用者尚未超过45 MB,所以 grace ( 宽限时间 ) 就不会出现。

编辑群组可使用的空间:

[root@localhost ~]# edquota -g qgroup
Disk quotas for group qgroup (gid 502):
  Filesystem     blocks       soft       hard    inodes   soft   hard
  /dev/hdb1            0      80000   90000           0      0      0

[root@localhost ~]# quota -vg qgroup
Disk quotas for group qgroup (gid 502):
     Filesystem   blocks    quota      limit      grace    files   quota   limit   grace
      /dev/hdb1         0     80000   90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  0

swapon

swapon命令用于激活Linux系统中交换空间,Linux系统的内存管理必须使用交换区来建立虚拟内存。

语法

swapon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a:将/etc/fstab文件中所有设置为swap的设备,启动为交换区;
-h:显示帮助;
-p<优先顺序>:指定交换区的优先顺序;
-s:显示交换区的使用状况;
-V:显示版本信息。

参数

交换空间:指定需要激活的交换空间,可以是交换文件和交换分区,如果是交换分区则指定交换分区对应的设备文件。

实例

mkswap -c /dev/hdb4 (-c是检查有无坏块)
swapon -v /dev/hdb4
swapon -s
Filena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ype            Size    Used    Priority
/dev/hda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ition       506008 96      -1
/dev/hdb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ition       489972 0       -2

atrm

atrm命令用于删除待执行任务队列中的指定任务。

语法

atrm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V:显示版本号。

参数

任务号:指定待执行队列中要删除的任务。

实例

删除已经排队的任务

atq        //显示当前已经设置的任务
2 Mon May 17 08:00:00 2010 a root
1 Sat May 15 17:00:00 2010 a root

atrm 2     //删除任务2

pkill

pkill命令可以按照进程名杀死进程。pkill和killall应用方法差不多,也是直接杀死运行中的程序;如果您想杀掉单个进程,请用kill来杀掉。

语法

pkill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o:仅向找到的最小(起始)进程号发送信号;
-n:仅向找到的最大(结束)进程号发送信号;
-P:指定父进程号发送信号;
-g:指定进程组;
-t:指定开启进程的终端。

参数

进程名称:指定要查找的进程名称,同时也支持类似grep指令中的匹配模式。

实例

pgrep -l gaim
2979 gaim

pkill gaim

也就是说:kill对应的是PID,pkill对应的是command

crontab

crontab命令被用来提交和管理用户的需要周期性执行的任务,与windows下的计划任务类似,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后,默认会安装此服务工具,并且会自动启动crond进程,crond进程每分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任务,如果有要执行的任务,则自动执行该任务。

语法

crontab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e:编辑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;
-l:列出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;
-r:删除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;
-u<用户名称>:指定要设定计时器的用户名称。

参数

crontab文件:指定包含待执行任务的crontab文件。

知识扩展

Linux下的任务调度分为两类:系统任务调度用户任务调度

系统任务调度: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,比如写缓存数据到硬盘、日志清理等。在/etc目录下有一个crontab文件,这个就是系统任务调度的配置文件。

/etc/crontab文件包括下面几行:

SHELL=/bin/bash
PATH=/sbin:/bin:/usr/sbin:/usr/bin
MAILTO=""HOME=/

# run-parts
5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
24 7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daily
22 4 * * 0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weekly
42 4 1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monthly

前四行是用来配置crond任务运行的环境变量,第一行SHELL变量指定了系统要使用哪个shell,这里是bash,第二行PATH变量指定了系统执行命令的路径,第三行MAILTO变量指定了crond的任务执行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root用户,如果MAILTO变量的值为空,则表示不发送任务执行信息给用户,第四行的HOME变量指定了在执行命令或者脚本时使用的主目录。

用户任务调度:用户定期要执行的工作,比如用户数据备份、定时邮件提醒等。用户可以使用 crontab 工具来定制自己的计划任务。所有用户定义的crontab文件都被保存在/var/spool/cron目录中。其文件名与用户名一致,使用者权限文件如下:

/etc/cron.deny    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不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
/etc/cron.allow   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
/var/spool/cron/   所有用户crontab文件存放的目录,以用户名命名

crontab文件的含义:用户所建立的crontab文件中,每一行都代表一项任务,每行的每个字段代表一项设置,它的格式共分为六个字段,前五段是时间设定段,第六段是要执行的命令段,格式如下:

minute   hour   day   month   week   command     顺序:分 时 日 月 周

其中:

  • minute: 表示分钟,可以是从0到59之间的任何整数。
  • hour:表示小时,可以是从0到23之间的任何整数。
  • day:表示日期,可以是从1到31之间的任何整数。
  • month:表示月份,可以是从1到12之间的任何整数。
  • week:表示星期几,可以是从0到7之间的任何整数,这里的0或7代表星期日。
  • command:要执行的命令,可以是系统命令,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脚本文件。

在以上各个字段中,还可以使用以下特殊字符:

  • 星号(*):代表所有可能的值,例如month字段如果是星号,则表示在满足其它字段的制约条件后每月都执行该命令操作。
  • 逗号(,):可以用逗号隔开的值指定一个列表范围,例如,“1,2,5,7,8,9”
  • 中杠(-):可以用整数之间的中杠表示一个整数范围,例如“2-6”表示“2,3,4,5,6”
  • 正斜线(/):可以用正斜线指定时间的间隔频率,例如“0-23/2”表示每两小时执行一次。同时正斜线可以和星号一起使用,例如*/10,如果用在minute字段,表示每十分钟执行一次。

crond服务

/sbin/service crond start    //启动服务
/sbin/service crond stop     //关闭服务
/sbin/service crond restart  //重启服务
/sbin/service crond reload   //重新载入配置

查看crontab服务状态:

service crond status

手动启动crontab服务:

service crond start

查看crontab服务是否已设置为开机启动,执行命令:

ntsysv

加入开机自动启动:

chkconfig –level 35 crond on

实例

每1分钟执行一次command

* * * * * command

每小时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

3,15 * * * * command

在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

3,15 8-11 * * * command

每隔两天的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

3,15 8-11 */2 * * command

每个星期一的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

3,15 8-11 * * 1 command

每晚的21:30重启smb 

30 21 * *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月1、10、22日的4 : 45重启smb 

45 4 1,10,22 *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周六、周日的1:10重启smb

10 1 * * 6,0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天18 : 00至23 : 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smb 

0,30 18-23 * *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星期六的晚上11:00 pm重启smb 

0 23 * * 6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一小时重启smb 

* */1 * *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,每隔一小时重启smb

* 23-7/1 * *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月的4号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smb 

0 11 4 * mon-wed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一月一号的4点重启smb

0 4 1 jan * /etc/init.d/smb restart

每小时执行/etc/cron.hourly目录内的脚本

0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

swapoff

swapoff命令用于关闭指定的交换空间(包括交换文件和交换分区)。swapoff实际上为swapon的符号连接,可用来关闭系统的交换区。

语法

swapoff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a:关闭配置文件“/etc/fstab”中所有的交换空间。

参数

交换空间:指定需要激活的交换空间,可以是交换文件和交换分区,如果是交换分区则指定交换分区对应的设备文件。

实例

关闭交换分区

swapoff /dev/sda2

sync

sync命令用于强制被改变的内容立刻写入磁盘,更新超块信息。

在Linux/Unix系统中,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,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,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。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。用户通常不需执行sync命令,系统会自动执行update或bdflush操作,将缓冲区的数据写 入磁盘。只有在update或bdflush无法执行或用户需要非正常关机时,才需手动执行sync命令。

语法

sync(选项)

选项

--help:显示帮助;
 --version:显示版本信息。

buffer与cache

  • buffer:为了解决写磁盘的效率
  • cache:为了解决读磁盘的效率

linux系统为了提高读写磁盘的效率,会先将数据放在一块buffer中。在写磁盘时并不是立即将数据写到磁盘中,而是先写入这块buffer中了。此时如果重启系统,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。

sync命令用来flush文件系统buffer,这样数据才会真正的写到磁盘中,并且buffer才能够释放出来,flush就是用来清空buffer。sync命令会强制将数据写入磁盘中,并释放该数据对应的buffer,所以常常会在写磁盘后输入sync命令来将数据真正的写入磁盘。

如果不去手动的输入sync命令来真正的去写磁盘,linux系统也会周期性的去sync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