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it

init命令是Linux下的进程初始化工具,init进程是所有Linux进程的父进程,它的进程号为1。init命令是Linux操作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,init进程是Linux内核引导运行的,是系统中的第一个进程。

语法

init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b:不执行相关脚本而直接进入单用户模式;
-s:切换到单用户模式。

参数

运行等级:指定Linux系统要切换到的运行等级。

实例

几个常用的命令

查看系统进程命令:ps -ef | head
查看init的配置文件:more /etc/inittab
查看系统当前运行的级别:runlevel

运行级别

到底什么是运行级呢?简单的说,运行级就是操作系统当前正在运行的功能级别。这个级别从0到6 ,具有不同的功能。你也可以在/etc/inittab中查看它的英文介绍。

#0  停机(千万不能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)
#1  单用户模式
#2  多用户,没有 NFS(和级别3相似,会停止部分服务)
#3  完全多用户模式
#4  没有用到
#5  x11(Xwindow)
#6  重新启动(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)

ps

ps命令用于报告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。可以搭配kill指令随时中断、删除不必要的程序。ps命令是最基本同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,使用该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和运行的状态、进程是否结束、进程有没有僵死、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等,总之大部分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执行该命令得到的。

语法

ps(选项)

选项

-a:显示所有终端机下执行的程序,除了阶段作业领导者之外。
a: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,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。
-A:显示所有程序。
-c:显示CLS和PRI栏位。
c:列出程序时,显示每个程序真正的指令名称,而不包含路径,选项或常驻服务的标示。
-C<指令名称>:指定执行指令的名称,并列出该指令的程序的状况。
-d:显示所有程序,但不包括阶段作业领导者的程序。
-e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A"选项相同。
e:列出程序时,显示每个程序所使用的环境变量。
-f:显示UID,PPIP,C与STIME栏位。
f: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,表达程序间的相互关系。
-g<群组名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G"选项相同,当亦能使用阶段作业领导者的名称来指定。
g: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,包括群组领导者的程序。
-G<群组识别码>:列出属于该群组的程序的状况,也可使用群组名称来指定。
h:不显示标题列。
-H:显示树状结构,表示程序间的相互关系。
-j或j:采用工作控制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。
-l或l:采用详细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。
L:列出栏位的相关信息。
-m或m:显示所有的执行绪。
n:以数字来表示USER和WCHAN栏位。
-N:显示所有的程序,除了执行ps指令终端机下的程序之外。
-p<程序识别码>:指定程序识别码,并列出该程序的状况。
p<程序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p"选项相同,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。
r:只列出现行终端机正在执行中的程序。
-s<阶段作业>:指定阶段作业的程序识别码,并列出隶属该阶段作业的程序的状况。
s:采用程序信号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。
S:列出程序时,包括已中断的子程序资料。
-t<终端机编号>:指定终端机编号,并列出属于该终端机的程序的状况。
t<终端机编号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t"选项相同,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。
-T: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。
-u<用户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U"选项相同。
u: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。
-U<用户识别码>: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,也可使用用户名称来指定。
U<用户名称>: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。
v:采用虚拟内存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。
-V或V:显示版本信息。
-w或w:采用宽阔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。 
x:显示所有程序,不以终端机来区分。
X:采用旧式的Linux i386登陆格式显示程序状况。
-y:配合选项"-l"使用时,不显示F(flag)栏位,并以RSS栏位取代ADDR栏位 。
-<程序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p"选项相同。
--cols<每列字符数>:设置每列的最大字符数。
--columns<每列字符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-cols"选项相同。
--cumulative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S"选项相同。
--deselect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N"选项相同。
--forest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f"选项相同。
--headers:重复显示标题列。
--help:在线帮助。
--info:显示排错信息。
--lines<显示列数>:设置显示画面的列数。
--no-headers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h"选项相同,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。
--group<群组名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G"选项相同。
--Group<群组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G"选项相同。
--pid<程序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p"选项相同。
--rows<显示列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-lines"选项相同。
--sid<阶段作业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s"选项相同。
--tty<终端机编号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t"选项相同。
--user<用户名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U"选项相同。
--User<用户识别码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U"选项相同。
--version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V"选项相同。
--widty<每列字符数>: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"-cols"选项相同。

由于ps命令能够支持的系统类型相当的多,所以选项多的离谱!

batch

batch命令用于在指定时间,当系统不繁忙时执行任务,用法与at相似。

语法

batch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f:指定包含具体指令的任务文件;
-q:指定新任务的队列名称;
-m:任务执行完后向用户发送E-mail

参数

日期时间:指定任务执行的日期时间。

实例

batch 
at> echo 1234
at> <EOT>
job 5 at Sun Apr 28 08:49:00 2013

runlevel

runlevel命令用于打印当前Linux系统的运行等级。

语法

runlevel

知识扩展

linux操作系统自从开始启动至启动完毕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,这几个阶段就叫做runlevel,同样,当linux操作系统关闭时也要经历另外几个不同的runlevel,下面我们就准备详细介绍一下runlevel,并向您展示一些小技巧来让您的linux系统避免不必要的重启动。

runlevel可以认为是系统状态,形象一点,您可以认为runlevel有点象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Normal,safemode,和command prompt only。进入每个runlevel都需要启动或关闭相应的一系列服务(services),这些服务(services)以初始化脚本的方式放置于目录/etc/rc.d/rc?.d/或者/etc/rc?.d下面(?代表runlevel的对应序号)。

在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本中,通常有8个runlevel:

0 停机
1 单用户模式
2 多用户,没有 NFS
3 完全多用户模式
4 没有用到
5 图形界面
6 重新启动
S s Single user mode

多数的桌面的linux系统缺省的runlevel是5,用户登陆时是图形界面,而多数的服务器版本的linux系统缺省的runlevel是3,用户登陆时是字符界面,runlevel 1和2除了调试之外很少使用,runlevel s和S并不是直接给用户使用,而是用来为Single user mode作准备。

linux的运行模式比起windows的启动模式的优势在于:你可以在系统空闲时使用init命令切换你现在使用的runlevel,另外,当你关闭或者启动linux系统时你已经不知不觉中切换你的runlevel,系统关机进程需要调用runlevel(0或6)来关闭所有正在运行中的进程。

tune2fs

tune2fs命令允许系统管理员调整“ext2/ext3”文件系统中的可该参数。Windows下面如果出现意外断电死机情况,下次开机一般都会出现系统自检。Linux系统下面也有文件系统自检,而且是可以通过tune2fs命令,自行定义自检周期及方式。

语法

tune2fs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c:调整最大加载次数;
-C:设置文件系统已经被加载的次数;
-e:设置内核代码检测到错误时的行为;
-f:强制执行修改,即使发生错误;
-i:设置相邻两次文件系统检查的相隔时间;
-j:为“ext2”文件系统添加日志功能,将其转换为“ext3”文件系统;
-l:显示文件超级块内容;
-L:设置文件系统卷标;
-m:显示文件保留块的百分比;
-M:设置文件系统最后被加载到的目录;
-o:设置或清除文件系统加载的特性或选项;
-O:设置或清除文件系统的特性或选项;
-r:设置文件系统保留块的大小;
-T:设置文件系统上次被检查的时间;
-u:设置可以使用文件系统保留块的用户;
-U:设置文件系统的UUID。

参数

文件系统:指定调整的文件系统或者其对应的设备文件名。

实例

tune2fs -c 30 /dev/hda1      设置强制检查前文件系统可以挂载的次数
tune2fs -c -l /dev/hda1      关闭强制检查挂载次数限制。
tune2fs -i 10 /dev/hda1      10天后检查
tune2fs -i 1d /dev/hda1      1天后检查
tune2fs -i 3w /dev/hda1      3周后检查
tune2fs -i 6m /dev/hda1      半年后检查
tune2fs -i 0 /dev/hda1       禁用时间检查
tune2fs -j /dev/hda1         添加日志功能,将ext2转换成ext3文件系统
tune2fs -r 40000 /dev/hda1   调整/dev/hda1分区的保留空间为40000个磁盘块
tune2fs -o acl,user_xattr /dev/hda1       设置/dev/hda1挂载选项,启用Posix Access Control Lists和用户指定的扩展属性

killall

killall命令使用进程的名称来杀死进程,使用此指令可以杀死一组同名进程。我们可以使用kill命令杀死指定进程PID的进程,如果要找到我们需要杀死的进程,我们还需要在之前使用ps等命令再配合grep来查找进程,而killall把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,是一个很好用的命令。

语法

killall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e:对长名称进行精确匹配;
-l:忽略大小写的不同;
-p:杀死进程所属的进程组;
-i:交互式杀死进程,杀死进程前需要进行确认;
-l:打印所有已知信号列表;
-q:如果没有进程被杀死。则不输出任何信息;
-r:使用正规表达式匹配要杀死的进程名称;
-s:用指定的进程号代替默认信号“SIGTERM”;
-u:杀死指定用户的进程。

参数

进程名称:指定要杀死的进程名称。

实例

杀死所有同名进程

killall vi

telint

telint命令用于切换当前正在运行的Linux系统的运行等级。

语法

telint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t:指定等待的秒数。

参数

运行等级:指定要切换的运行等级。

pstree

pstree命令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现进程之间的派生关系,显示效果比较直观。

语法

pstree(选项)

选项

-a:显示每个程序的完整指令,包含路径,参数或是常驻服务的标示;
-c:不使用精简标示法;
-G:使用VT100终端机的列绘图字符;
-h:列出树状图时,特别标明现在执行的程序;
-H<程序识别码>: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"-h"参数类似,但特别标明指定的程序;
-l:采用长列格式显示树状图;
-n:用程序识别码排序。预设是以程序名称来排序;
-p:显示程序识别码;
-u:显示用户名称;
-U:使用UTF-8列绘图字符;
-V:显示版本信息。

实例

显示当前所有进程的进程号和进程id

pstree -p

显示所有进程的所有详细信息,遇到相同的进程名可以压缩显示。

pstree  -a

startx

startx命令用来启动X Window,实际上启动X Window的程序为xinit

语法

startx(参数)

参数

  • 客户端及选项:X客户端及选项;
  • 服务器及选项:X服务器及选项。

实例

要在工作站上或 X 终端上启动 X 会话,请输入:

startx

要在工作站上强制启动 X 会话,请输入: 

startx -w

要为 X 终端启动 X 会话,并注销用户的 telnet 会话,请输入:

startx; kill -9 $$

要使用 .xinitrc 脚本启动 X 会话,请输入:

startx -x .xinitrc

要使用 mwm 窗口管理器启动 X 会话,请输入:

startx -m mwm

但是,如果找到启动脚本文件,则忽略-w选项。在启动脚本中,启动窗口管理器、装入X资源以及产生X客户机是用户的责任。以下是.xsession脚本的一个示例。

#!/bin/csh
 (mwm &)
 xrdb -load .Xdefaults
 (xclock -g 75x75+0+0 &)
 (xbiff -g 75x75+101-0 &)
 if ("/dev/lft*" == "`tty`") then
  aixterm -g 80x24+0+0 +ut -C -T `hostname`
 else
  aixterm -g 80x24+0+0 +ut -T `hostname`
 endif

对于工作站,startup脚本中的最后一行应该是前台aixterm命令,该命令带有-C选项表示控制台信息。对于X终端,startup脚本中的最后一行应该是不带有-C选项的前台aixterm命令。另外,由于某些X终端在关闭时不终止telnet会话,所以用户必须在使用热键切换至X会话前退出当前的telnet会话。

/usr/lib/X11/xdm/Xsession文件中的xdm命令也可以使用startx命令。这为xdm命令提供了startx命令的功能。

以下是启动X会话一贯使用的文件名。

$HOME/.xerrors 其中,startx 用来重定向错误消息。在缺省情况下,startx 将错误重定向至用户主目录中的 .xerrors 文件中。
$HOME/.Xinit,  
$HOME/.xinit,  
$HOME/.Xinitrc,  
$HOME/.xinitrc,  
$HOME/.xsession 作为包含 shell 命令的“启动文件”来启动窗口管理器、装入 X 资源并产生 X 客户机。
$HOME/.Xdefaults,  
$HOME/.xresources 作为装入的 X 资源文件来设置 X 客户机的用户首选项。
$HOME/.mwmrc mwm 配置文件。
$HOME/.twmrc twm 配置文件。
$HOME/.awmrc awm 配置文件。
$HOME/.uwmrc uwm 配置文件。
/dev/lft* 终端或 tty、工作站初始 login shell 的界面。

service

service命令是Redhat Linux兼容的发行版中用来控制系统服务的实用工具,它以启动、停止、重新启动和关闭系统服务,还可以显示所有系统服务的当前状态。

语法

service(选项)(参数)

选项

-h:显示帮助信息;
--status-all:显示所服务的状态。

参数

  • 服务名:自动要控制的服务名,即/etc/init.d目录下的脚本文件名;
  • 控制命令:系统服务脚本支持的控制命令。

实例

当修改了主机名、ip地址等信息时,经常需要把网络重启使之生效。

service network status
配置设备:
lo eth0
当前的活跃设备:
lo eth0

service network restart
正在关闭接口 eth0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关闭环回接口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设置网络参数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弹出环回接口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弹出界面 eth0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
重启mysql

service mysqld status
mysqld (pid 1638) 正在运行...

service mysqld restart
停止 MySQL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
启动 MySQL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 确定  ]